在历史上,高等学府一直都是新思想、新观念交汇迸发的地方,年轻人在教室、在图书馆、在体育场,展示着他们的智慧,挥洒着他们的汗水,在这里,他们提出新意见,做出新表率,为时代的进步添了一簇又一簇火花。
本套书单将带您了解关于大学的故事,让我们一起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吧。
|01|
世界教育史上一段异彩纷呈的华章,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一座昂然屹立的丰碑。
闻一多先生提到的“临大”,是七七事变爆发后,国立北京大学、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。
当时,日本飞机竟然轰炸南开大学、中央大学等非军事目标。起初,政府和新闻界还在抗议,不过很快就明白过来,对方是故意为之,借此打击士气、制造恐慌。
随着战事波及的地区越来越广,这所临时大学在1938年2月20日组成了湘黔滇旅行团。
约300名师生在跋涉3500里后,于4月28日抵达昆明,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,直至抗战胜利,三所大学才返回平津。
……
|02|
汉学,是世界各国研究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问。它就像一根纽带,联系着中国和世界。
有一位叫罗明坚的传道士,是葡萄牙人,刚到澳门的时候,听不懂中文,也找不到懂葡萄牙语的中国人,于是,他找了一位老师,用画图的方法学习中文。
比如他画一匹马,老师就告诉他,这个动物的中国话叫“马”。罗明坚非常努力地融入中国,除了语言,还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、伦理道德。
他像海绵一样吸收这里的文化知识,成为最早的一批“中国通”。
有了这些学习经验,罗明坚就想,应该编写一部词典,帮助其他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学习汉语。于是,在中国历史上,便诞生了第一部汉语与西方语言对照的词典。
……
|03|
一百年前的4月18日,一个男婴在江西呱呱坠地,据说他嘴巴张得很大,哭声也特别响亮。这似乎成了他一生的写照。他就是北大教授、翻译家许渊冲。
在《朗读者》节目中,董卿是这样介绍他的:因为他,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,遇见了于连,遇见了李尔王;也因为他,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、杜甫,遇见了崔莺莺、杜丽娘。
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,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,毕业后前往国外继续学习,回国后,在教学和翻译岗位上长期奋战,贡献了几乎一生的精力。从事文学翻译的七十余年间,许渊冲的译作涵盖中、英、法等语种,被誉为“诗译英法唯一人”。1999年,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。2010年,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。2014年,被国际译联授予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——“北极光”杰出文学翻译奖,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。
……
|04|
从文字初创到计算机时代,图书馆都有那些有趣的经历?
古希腊最有名的战争是什么?毫无疑问是特洛伊战争。荷马史诗《伊利亚特》描述了这场战争,到今天仍然是世界文学的经典。
《伊利亚特》一开始在吟诵诗人之间流传,并没有形成文本,时间一长,你忘一句,他忘一句,很容易出现缺漏。
公元前6世纪,雅典独裁者庇西特拉图想收集到荷马史诗的全本,他下令,无论是谁,一句遗失的诗句,换一笔丰厚的奖金。
庇西特拉图不只对荷马感兴趣,据说他建立了雅典第一座文科书籍公共图书馆,收藏了不少书。后来,波斯人占领了雅典,烧毁了城堡之外的整座城市,图书馆也付之一炬。
不过,希腊人并没有把图书馆的传统丢掉,公元前4世纪,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图书馆。
……
|05|
认知哲学像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,等待着人们去探索。
有人会说了,“哲学”已经够让我头大了,现在又出来个“认知哲学”,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啊!
其实呢,这很正常,认知哲学是哲学的一个新领域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都是很陌生的。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认识认识它。
认知哲学,就是用科学实验的方式,来研究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一门学科。
它是一门交叉学科,和心理学、人类学、语言学等学科都属于“近亲关系”。
它的起源,大约可以追溯到16世纪。当时,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说了一句名言:“我思故我在”。
在笛卡尔看来,思想是一个人的内核,人与人最主要的区别,就在于思想的不同。
……
|06|
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。
萨德·伊斯康德,在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做馆长。
2003年,美军入侵伊拉克,此时远在英国的学者伊斯康德,临危受命回到了家乡巴格达,担任伊拉克国家图书馆的馆长。此后几年,伊斯康德可以说是从早到晚面临着危险。
萨达姆政权被推翻时,许多暴徒四处破坏,伊拉克图书馆也不幸被毁,外墙一片焦黑。
据伊斯康德统计,内部藏书损失25%、国家档案被毁60%、而地图与照片收藏被毁达90%,几乎被洗劫一空。当美军撤离以后,宗教冲突引发 了内战,其中一个战场就在伊斯康德到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上。
为了绕过战区,伊拉克图书馆的司机每天都要多驾驶40分钟。如果街道被封锁司机过不来,伊斯康德就只能待在家。
……
|07|
大学是不同世界相遇、讨论、碰撞出思想的场所。
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理查德曾经说,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毕业以后,居然拥有了某种专业的技能和知识,那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。
在耶鲁人眼中,比起某一样专业的技能,他们更加注重通识教育,也就是“自由教育”,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,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能力,而这种能力能让他们出色地胜任绝大多数职位。
所以,在耶鲁大学,通识课程非常重要,供学生挑选的课程多达几千门,从艺术到科学,从宗教到政治,应有尽有。只有当一个耶鲁学生拿到长长的选课单时,才能清晰感觉到,这时候的自己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“耶鲁人”。
有这么多的课要上,耶鲁人给别人最大的感觉就是“忙”,似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。陈赛在书中就提到,当时接待他的耶鲁学生,陪他们在校园游览了一会儿,就匆匆赶去下一个日程,晚饭的时候又赶回来和他们共进晚餐。
……
“在英文里,大学是University,宇宙是universe,两者很相似,大学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宇宙论的概念在里面,在21世纪,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加激烈、也更加有趣,这就更需要我们珍视大学教育,在教育中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
——《大学的精神》
扫码进入官渡区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
通过首页【主题书单】即可阅读本期内容
- 浏览 1804 次